字體:    護(hù)眼關(guān)燈

第71章 北巡 (第1頁)

魏,盛樂。

盛樂環(huán)山繞水,是出塞入塞的要衝,城南城北皆是一馬平川的綠地。

高闊石墻之上遍布著處處斑駁青苔。

“嘩嘩!”的水聲響起,一道道清水從墻垛上流淌而下,沖刷著歲月的侵蝕。

半盞茶后。

在一望無際的天邊盡頭,一輛由六匹紅棕色所拉的車乘緩緩馳騁而來。

錦繡車塌之后,豎立著由絲綢金玉所鑲嵌的高聳華蓋。

在車乘的兩側(cè),一名名穿戴著刻有虎紋的具裝騎士跨坐在高大駿馬之上。

等車仗逼近早已大開的城門之下時,方才停了下來。

數(shù)不清的馬蹄在地上撕摩,鐵甲振動之聲也頓時蕩然無存。

“陛下?!?/p>

城中官員滿臉惶恐的屈身在車駕之前,齊聲道。

那坐立在塌上正值壯年,頭戴通天冠,身著黑龍紋袍之人,正是雄踞北方的魏國天子,拓跋嗣。

拓跋嗣見著失城墻之上難以未沖刷去的污跡,一雙劍眉皺起,他握著車塌兩旁的扶手,仰著頭說道。

“先祖自盛樂起家,朕雖是鮮卑人,可也知何為本?!?/p>

這西都眾官員聽著,紛紛抬起手來,以袖口輕輕的擦著臉頰。

盛樂乃是魏國舊都,拓跋嗣之父拓跋珪,便是在盛樂城開國,定國號為魏。

此后,因盛樂地勢平坦,無所依仗,遂遷都到平城,盛樂依然當(dāng)作陪都,都城之內(nèi)還設(shè)有宮城。

雖然宮城占地小,盛樂也算不上的大城,可意義上卻十分重要,就同劉裕的祖籍彭城一般,都是交由心腹坐守。

當(dāng)然,盛樂不比彭城,彭城即使衰落,那也是曾經(jīng)的漢人國都,盛樂建城倉促,哪怕后來幾經(jīng)修繕,可也只是彌補(bǔ)缺漏。

拓跋珪命人規(guī)劃街道宮城的時候就沒想那么多,除非將盛樂推翻重建,不然就改變不了這城狹道窄的狀況。

簡單的說,就是前人留下了一大堆糞土,沒有漢人能忍著沖天惡臭的同時拿著鐵鍬去鏟。

胡人哪懂得什么建城的道理,草原上的民族,對經(jīng)營建設(shè)那就是一竅不通。

拓跋氏、慕容氏、甚至是苻氏、姚氏,哪個胡人天子會用胡人來治國?

打天下難,治天下更難。

鮮卑人安邦可以,可治國還是得交由漢人。

北方士族屹立不倒,不是因為其家族底蘊(yùn)深厚到能夠抵擋住鐵騎的踐踏。

歸根結(jié)底,還是因為當(dāng)權(quán)者離不開他們。

“陛下仁愛,大赦天下改元為泰常,臣等秉承廟堂之令,遣散勞役歸家,方…方才懈怠……”為首年長的官員躬身解釋道。

“聽卿所言,乃朕之過?”

“臣惶恐!”官員匍匐在地,又道:“是臣失職,請陛下責(zé)罰!”

“你都說了朕既大赦天下,朕也治不了你的罪不是?”

年長官員一聽,沒敢接話,將身子俯的更低。

拓跋嗣瞥了眼,遂揮手示意。

車仗越過城門,行馳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。

城外人影稀疏,城內(nèi)卻是人群洶涌。

這些漢胡參雜的百姓之中有的是農(nóng)夫,有的是牧民,有的是商販。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