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體:    護眼關(guān)燈

第35章 (第1頁)

田里的水稻陸陸續(xù)續(xù)開始出苗,這個階段稻苗已經(jīng)穩(wěn)定下來。

沈大山去田里的次數(shù)也開始變少,反而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開荒。

山洞附近的雜草和灌木都被清理干凈,整理出一大片平地,林禾打算用來種黃豆。

“娘,這黃豆已經(jīng)曬了兩天,今兒還要拿出去曬嗎?”

王三娘又把黃豆拿了出來。

這兩天難得開太陽,大人去山上開荒,大妞二妞就守著晾曬在洞口的黃豆。

一是怕下雨,二是怕有鳥來偷吃。

“兩天就夠了。”

黃豆種子曬兩天是為了提高發(fā)芽率,兩天足矣。

沈大山照例先去了梯田,回來后揣著兩個糍粑、兩個土豆和一大罐水去翻地。

林禾沒讓王三娘跟著,而是帶著她往油茶樹林走。

二人手上都拿著一把小鋤頭,這也是林禾用石頭和木棍做出來的。

雖然瞧著簡陋,但挖東西卻很方便,拿在手上也比大鋤頭輕便許多,出門要用時只需要別在腰間或者拎在手上。

“娘,咱們是要來挖什么東西嗎?”王三娘的語氣中帶著些興奮和期待。

每次跟著娘出來,總會找到好吃的!

“嗯?!绷趾虘艘宦?,抬手把攔在面前的油茶樹枝撇開。

前幾日過來,這些折耳根都還只是冒了個芽,嫩到不能挖。

但今日林禾隔著油茶樹的樹枝都能看見隨風擺動的折耳根葉子。

紫紅色的嫰芽變成了正面是深綠色,背面是紫紅色的葉子,這個時候的折耳根正是最佳食用期。

“這是折耳根,根和葉子都能吃,挖回去涼拌或者當調(diào)料都行?!?/p>

林禾蹲在旁邊,扒開周圍的雜草,揪住一簇折耳根葉子,用小石鋤一點點挖開周圍的土。

折耳根本就脆,很容易斷,埋在土里的根又連在一起,稍微粗心些就容易折斷。

王三娘蹲在另外一邊,跟著林禾一起往下挖,二人不到一刻鐘就挖出一大片。

折耳根有長有短,長的能有十厘米,繞成一團盤在地上,短的也有兩三厘米的,還有沒長出來,可以帶回去種上。

林禾抖落最后一簇折耳根上帶出來的泥巴,將挖出來的土都填埋回去。

王三娘看著還剩下一大半的折耳根,“娘,這邊的我們不挖了嗎?”

“不挖了,總要留下一些,以后還能找過來挖。”

林禾把清理干凈的折耳根放進一旁的竹籃里,率先往回走。

她一直記得前輩們的話,山里的食物你能碰上都是饋贈,再好的東西都要留一點。

既是給其他動植物活路,也是給未來的自己留活路。

折耳根幾乎一年四季都在生長,發(fā)現(xiàn)一片折耳根之后能吃很久。

回去的路上,林禾繞路去上次發(fā)現(xiàn)野蒜的地方挖了幾株野蒜。

之前沒有全部挖完,這次挖的野蒜都是后來新長出來的。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