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體:    護(hù)眼關(guān)燈

第129章 銅仁:酉水之源、苗侗邊地與山霧之間的鏗鏘聲 (第1頁)

自岳陽離開,我沿著湘西南向西穿行,越過山脈脊背,進(jìn)入武陵之西。車窗外逐漸由平地濕野變?yōu)轳薨櫜粩嗟纳綆X,崖上多藤,谷中見霧,山泉如線自巖間垂落,像自然用細(xì)筆在巖石上寫信。

這片黔東山地對我來說既遙遠(yuǎn)又親切。地圖上的“銅仁”兩個字,從地理上看是貴州的東大門,從文化上卻是苗、侗、漢、土家、仡佬等諸族共居的“邊界共鳴區(qū)”。

它既不如貴陽城市化,也不如西江千戶那般流量話題化,它低調(diào)地守在邊陲,不爭也不退。

列車駛?cè)脬~仁站時,暮色已低,云霧沉在山坳之中,如煙未散。我翻開地圖,在貴州省的東緣邊界畫下穩(wěn)穩(wěn)一圈紅筆,寫下:

“,銅仁已記。

她是貴州的鑰匙,是山嶺的拐角,

是歷史的回音,也是前路的暗語。”

下一站,是黔東南。

我要進(jìn)入苗侗文化的核心腹地,走進(jìn)西江千戶苗寨,看一座座吊腳樓在山水之間延綿;也要去從江、榕江、黎平,聽侗族大歌在夜晚流淌,感受南中國最后的“山地文明樂章”。

我背起行囊,望著山的遠(yuǎn)方:

“銅之仁厚已載我前行——黔東南,我來了?!?/p>

『點此報錯』『加入書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