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負(fù)遲遲起身,看著院中井然有序的景象以及忙碌的三人,不禁欣慰點頭。
秋高氣爽,很適合在院中享用早食。
姜負(fù)使喚少微給她搬了一張食案出來,她自盤坐于食案前,墨貍蹲在炊屋外,少微坐在堂屋前的泥砌臺階上端著碗,山骨則蹲在少微側(cè)下方,小小一方院子,四個人坐得到處都是,再加上屋檐上蹲著的鳥,好似擺陣一般。
剛用罷早食,里正帶著人上了門,說要帶山骨去一趟縣署。
山骨立時又戒備起來,姜負(fù)勸說安慰了兩句,他還是有些猶豫,正急著和墨貍練棍對打的少微攥著棍,皺眉看向他:“愣著干嘛,都等著你呢?!?/p>
山骨一個激靈,趕忙點頭,老老實實地跟著里正去了。
山骨自有記憶起,便是跟著阿婆,阿婆說他爹娘早沒了,他也說不清自己具體幾歲,許是十一,也許是十二,又因日子過得太艱苦,看起來更像只有十歲。
他格外詳細(xì)地描述了那個販賊的長相,縣署根據(jù)他提供的線索擬了通緝畫像立了案。
案子立下了,孩子總要安置,里正將人帶回了桃溪鄉(xiāng),同姜負(fù)商議罷,又征求了山骨的意見,最終將人交給了鄉(xiāng)里的一對夫婦撫養(yǎng)。
那對夫婦已年近五十了,先前有過一個孩子,也是遭了販賊拐賣,夫婦二人傷心欲絕,男人因打獵受了傷又無法再生育。有人私下勸說他們夫婦買一個來養(yǎng),遭到婦人斷言拒絕,她的孩子就是被人拐走的,如今卻要再同販賊買孩子,豈知會不會又有哪家的孩子要因此被拐?
此番這對夫婦聽說了山骨的遭遇,便動了收養(yǎng)的心思。
夫妻二人很勤儉,日子雖尋常但也不寒苦,姜負(fù)對少微說,這對夫婦心善面善,山骨命中可與他們有一段善緣。
山骨只聽少微的,少微讓他去,他便乖乖跟著那對周姓夫婦回家了,走時懷里不忘抱著那半張狼皮襖。
周家夫婦為了表達感激之情,送來了不少吃食,還有兩尾鮮活的大鯉魚。
姜負(fù)說在長安城里,聘貍奴回家也要提魚,這魚該交給貍奴的本家舊主,也就是少微——是以讓少微來做主怎么個吃法兒。
山骨雖被“聘”去了周家,卻幾乎日日都要過來串門,說是串門,實則是當(dāng)牛做馬一通勞作,攔也攔不住。
秋去冬來,日常并無大事發(fā)生,姬縉等人卻覺得少微近日總有些疑神疑鬼般的古怪之感。
九月時,姜負(fù)的小院屋后搭起了一間木棚草屋,搬了桌案和小爐過去,天冷后少微便和姬縉在此讀書寫字,每每墨貍也要跟著,他負(fù)責(zé)烤些栗子和甘薯,偶爾還烤些松蕈菌子,姬縉輕易不敢嘗試后者。
青塢時常過來,次次都會帶上親手做的小食,這也是墨貍總守在草屋的原因之一。
山骨午后得閑,也會過來,他多是在幫著收拾草屋,將里里外外打掃干凈,論起讀書識字,非他所喜,只唯獨對志怪傳說一類很感興趣。